“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着,但仍存在着立法空白,近3年来各区政府在非遗保护经费投入标准上存在着很大差别,时多时少,缺乏明确的非遗保护工作专职队伍建设标准??”2018年12月12日上午,海淀区非遗传承人再次齐聚海淀文学艺术网,聆听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田艳教授带来的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立法与实践》。
首先,田艳老师从当前北京市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说起,论述了北京市非遗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田老师从非遗的定义、机构组成、队伍建设标准、名录体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工作、项目保护单位及非遗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分类保护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地非遗立法的特色及各地非遗保护的实践经验,还介绍了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外非遗保护的做法和经验,为传承人奉献了一场知识丰富、形式独特、回味无穷的精神盛宴。
田艳老师认为,北京市多年的非遗工作实践为非遗地方立法提供了经验、做好了准备。未来各区应该明确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动态管理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对非遗项目进行分类保护;建立各级联席会议制度并明确各方职责;明确北京市各部门及京津冀协同合作发展机制;将非遗与公共文化服务结合起来,通过学校教育创新传承人培养模式,明确奖惩措施等等,不断探索和创新非遗保护传承之路。
田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详实、涉及面广。好多传承人听完后称,田老师的讲座扩大了大家的眼界,让大家更明了当前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增强大家对传承本项目的热情,可谓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