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在中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我馆携众多传承人,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举行盛大的非遗项目进校园启动仪式。
当天上午,海淀区20多个项目的传承人带着他们的作品走进北医大附属小学。临清潭腿、飞叉、孙氏太极拳、花样空竹、御膳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被邀请进行现场展演,精彩的表演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拉近了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而面塑、京绣、曹氏风筝制作、毛猴、京剧脸谱、彩灯、篆刻、剪纸等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则为学生们进行了现场展示和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学生们在亲身观看、亲手制作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进校园,是海淀区文化委和海淀区教委今年联合举办的一个大型活动,目的是通过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请进海淀区各个中小学,在校园内开展非遗教学、展演、展示以及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广大青少年学生零距离接触海淀区国家级、市级以及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在青少年学生心中播洒下非遗的种子,吸引一大批青年学子加入到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队伍中。
今年,海淀区已经有18所中小学向海淀区非遗办表达了将非遗项目请进课堂的强烈愿望,有部分中小学早已在校园内开展非遗教学活动,并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家长和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在这次启动仪式上,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和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联合给北医大附小、北京育英中学、101中学等20所中小学颁发非遗传承项目基地牌匾。当天,北医大附小、北京立新学校、西翠路小学还现场给团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凤琴、彩塑京剧脸谱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栋、小灯张代表性传承人张双志颁发了指导教师聘书。
在海淀区文化委和海淀区教委的联合推动下,将会有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被请进海淀区的中小学校园当中,非遗将成为学生们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淀区也将会在更多的中小学校园内开展非遗系列教学展示活动。今后,这一工作将进一步系列化、常态化、普遍化。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以校园为主的非遗传承基地必将在海淀区遍地开花。
当天,北京市文化局巡视员何昕,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名杰,海淀区教委和区文化委相关领导,美国西肯塔基州大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领导20人以及北医附小的全校师生和全区中小学教师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